生命是一連串的剎那



前陣子讀完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原本應該跟這本書沒有交集,但在一次偶然之間,分享的一篇文章的文末,有宣傳了一下這本書,所以同學看到在底下留言詢問我看過了沒,當時我還沒看,也沒打算要去借來看。

在一次的下課空檔,到墊腳石書店正好看到這本書,就翻了一下,發現書裡頭在講哲學的理論,是用對話的方式寫的,有點像是小說,就讀了一下,誰知道竟也讀出興趣來了,就分次慢慢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是在教人們「如何得到幸福」,要有「改變的勇氣」。

因為這本書,我才知道所謂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最近好像蠻紅的),阿德勒對哲學的看法是「目的論」而不是「決定論」,所謂目的論是說,所有行為都是因為要達成目的而產生的,而決定論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而決定現在不能改變或是現在狀況之類的;我還蠻認同「目的論」這個論點,因為打從畢業開始當業務,接著跑專案經理,碰過的挫折不算少,但幸好我都沒有退縮,都一一的解決問題而過到現在,也才累積了自己不怕挫折的能力,




其實FB時不時跳出過往回顧的動態,有時候看到真的都覺得小孩長好快,一下就長大了,最近連雅雅就開始送去幼稚園了,雖然雅雅才2歲多,但表達能力跟學習能力都很強了,也可以講一整串的句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二胎的關係,所以學的更快。

先前跟媽媽朋友也聊過送幼稚園的問題,很多朋友都說捨不得小孩這麼早去上學,雖然這次雅雅去上學我也有點感慨,但是還是覺得以我家二個小孩來說,2歲送去剛剛好,除了可以學習團體生活,也有很多教具跟活動可以玩,又有營養均衡的午餐,作息比較正常,想一想,就覺得花這個錢也是值得的。

回過頭來說說阿德勒的心理學,看完之後,對於書中所說的「生命是一連串的剎那」,真的有種深深的體悟,非常的感同身受,有時候常常很期待出去旅行,或是上課一段時間課程快結束的時候,就會想著「快結束了,真輕鬆」,就像是馬拉松跑到終點的感覺,但那種感覺
其實就只是一瞬間,然後就是會想著下一步要努力做些什麼,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好,多學習什麼,讓自己能力更加成長,所以身邊的朋友,就會覺得我好像一直都很忙,但對我來說,每天生活都充滿了期待,

下課後在通車的路上,就會想起可愛的小孩,會期待與他們相處;
上課一陣子,就會期待跑新案子,也會想研發一些對公司有益的產品,挑戰帶領公司邁向更高的目標;
然後過一陣子也會想教課,讓自己的知識透過教學融會貫通,重新整理…

好像從去年開始,我覺得我擁有了「心想事成」的能力,我想這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透過練習跟思維慢慢產生的,多年前流行所謂的「祕密」這本書,講的是吸引力法則,我其實都沒看過,雖然學長推薦我看,但我也只有聽了一小段,後來會深深的感受到「吸引力法則」,其實是在工作上,逼著自己行動而感受出來的。

當自己努力規劃好目標而行動時,就會有許多的好運跟機會出現,而我只要選擇對的事情,並在當下努力做好,就會得到許多,雖然有時不見得是達到目標,但總是會得到一些經驗與想法,然後讓自己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畢業這幾年,對於想法跟心態上,其實也成長了不少。

在工作方面,從害怕客戶問問題,到現在歡迎客戶一直找碴,以前對於目標沒達成,會有不少的失落感,到現在懂得替自己設立小目標,讓自己擁有每一個里程的小成就感,創造自己繼續努力的動力;

在生活方面,帶小孩被綁住,時間變成零碎,因為焦慮,情緒也不好,睡眠也不好,到現在覺得因為當時的經歷,提升了自己時間管理的技能,知道如何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做事,在多久時間內可以做完什麼事,從管教小孩時會不自覺的大吼到現在可以理智的跟小孩講道理,盡量不打罵,而且有時候也覺得教育小孩蠻好玩的,在書上看到的技巧,或是自己想到的教養技巧,都可以實驗在帶自己的小孩身上,然後觀察他們的變化。

幸福的生活其實就在於自己的心態,跟情緒的控制,當自己可以心平氣和看待一切,在許多事上的判斷都會較為精準,當自己轉換心態,只要想說「現在的狀況也許以後再也遇不到了,就好好享受它吧」,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可以是有趣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就像是不停的在做研究,如何研究出一個自己覺得舒服、覺得快樂的生活方式,真的不難,只要抽離自己的情緒,想一想,如果是別人問你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就可以客觀的解決生活中很多難題。

說的很簡單,一定會有人覺得做起來很難,當然很難,任何事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只要欣然接受,相信幸福垂手可得。


Kemie Lin

擁有多項軟體操作、行銷規劃、專案規劃、專案執行、課程規劃與軟體教學等經驗,對於軟體的整合應用、知識分享及教學亦有一番心得,現任廣瞻互動媒體設計公司專案總監兼任聯成電腦多媒體實務及Android實務開發講師。

2012年升格全職媽媽後,亦不忘兼顧工作與成長,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