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才是創新的基礎


這禮拜原本想要自己帶孩子上的美勞課或程式課,都沒有如期執行。
思考了一下原因,除了小孩晚餐吃太久之外,有時是因為自己忙著弄工作,一轉眼,時間就過了,就到了該洗澡睡覺的時間了。

觀察了一陣子發現,雖然沒有陪著帶著他們上課,但他們反而可以自己創造遊戲與規則,有時候這些規則是從模仿學校的流程,或是家裡的人的行為來的。

這讓我開始反思,為何現在的家長們(包括我)從小急著想要訓練小孩聽話,帶著他們上課,學才藝,希望孩子不要浪費時間看電視,假日也是都安排好行程帶著出去玩,所以當有空檔的時候,孩子反而問我:「現在可以做什麼?」有時覺得,幸好我生了二個孩子,即使我沒給他們任何指令跟他們說要做什麼,二個孩子也可以自己發明遊戲,就算只有一個人在,也會自己畫畫或玩積木。

我想「創造」是孩子的天性,但現在因為環境都是在城市,加上擔心孩子的安全,所以無法放著小孩往外跑,只能替孩子安排或陪著孩子上課。上課,雖然會學會一些知識與技能,但在沒有固定課程的情況下,小孩反而比較容易有空閒的時間思考自己所學與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遊戲或作品。

孩子的氣質不一樣,學習方式就不一樣

一樣都是自己生的孩子,燦燦跟雅雅的學習個性就不太一樣。
燦燦是一個很有求知慾的孩子,學習與記憶能力又很強,所以只要放個教學影片或是陪他讀個幾次書,他就可以學得會,有時候他的學習能力連我都會覺得驚訝,例如之前我在整理他的私幼教材的時候,發現一本唐詩,就興起考他,每一首都問,結果只有一、二首沒背出來,其他都背得一字不差(連作者也是),所以現在讀公幼,原本想要每天印學習單讓他們做,但想想以燦燦好勝的個性,好像也不需要急於一時的學習。

而雅雅呢,也是很有自我想法的孩子,她不喜歡制式的學習或是考試,因為陪讀時我都會指著字念,再翻到下一頁出現同樣的字,就會問她是什麼字,她就會說「不要考試」,但我也試著跟她說,如果你不學認字,以後就不能看更多的書,她聽到我這樣說,就願意繼續認字了。有時候我會用遊戲的方式引導他,例如讀英文繪本的時候,要叫他們跟著讀,我就跟孩子們說「我等下麥克風給誰,誰就要念喔」,然後手假裝拿著麥克風到他們面前,然後他們有時候就會拿著娃娃假裝娃娃說話念書繪本中的英文。



「無聊」,才能引起思考

這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競爭的社會,因此父母會急著小孩學東西或是培養小孩的能力,都是無可厚非的,就連我,也不例外。有時我會跟學生聊天,也發現有不少人因為太習慣「去上課」,習慣老師餵知識,習慣別人找好資料,所以就會越來越懶得自己尋找,自己創造。


以前的我,也很常喊「無聊」,但也可能是因為自主時間夠多,也沒有補習,才造就了我自學的能力。就跟做設計,需要適時的留白,是一樣的道理。雖然上課也是可以培養創造力,但我覺得不一樣的是,上課,是老師準備好的主題,而無聊時候的創造,是自己想出來的主題。

知而不答,引導方向,才能造就獨特性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一套模式,但必須遇到一個會引導或是啟發學習動機的老師,而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都要學會鼓勵,學會引導,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或挫折的時候學會不教導」,因為教導有時候是把我們自己的思維或是解決問題的模式套在孩子們身上,這樣反而會剝奪了他們自己思考的空間。而當你知道答案時,忍住不跟孩子說答案,才是最難的。有時候即使我們知道是彎路,可以適當的提醒,但無法阻止孩子走這條彎路,因為或許,他走了這條彎路,才會知道自己該怎麼調整。

最後,分享二篇關於為何要給孩子「無聊」的時間的相關文章給大家:

Kemie Lin

擁有多項軟體操作、行銷規劃、專案規劃、專案執行、課程規劃與軟體教學等經驗,對於軟體的整合應用、知識分享及教學亦有一番心得,現任廣瞻互動媒體設計公司專案總監兼任聯成電腦多媒體實務及Android實務開發講師。

2012年升格全職媽媽後,亦不忘兼顧工作與成長,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