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思考】溝通能力為何如此的重要


六月開始工作變多了,課排的蠻滿的,因為早上跟晚上都有課,剛好傍晚會有一段時間的空檔,就常常跑去墊腳石看書。

最近看了二本書體悟都還蠻深的,一本是「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另一本則是教養書「孩子只是卡住了」。

這二本書的內容其實在道理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一本是廣泛針對各個年齡層的溝通技巧(以大腦科學的角度及實務案例分析寫的),另一本則是針對如何與小孩溝通引導他們思考的經驗分享,二本書都很棒,大推!

應該是從七年前當業務開始,接觸了一些行銷的書跟管理的書之後,開始對「溝通」跟「人性心理」產生了興趣,所以偶而去圖書館都會借相關的書回來看,一直到之後開始當專案經理,經歷了許多溝通上的落差,以及當了媽媽之後,真的深深體會到「溝通」這項能力,好像還挺不好培養出來的,我很高興在32歲的今年,真正的融會貫通其中的道理(但是行動還是得慢慢磨鍊就是)。

為什麼「好好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某些道理,例如理性的溝通,或是不要太計較,要心平氣和的說話,但人一旦陷入了杏仁核遭劫(杏仁核是大腦的某個部分)的情況下,就會失去理智,所以有時候我們跟人吵架的時候,會覺得莫名奇妙,因為可能你覺得沒講什麼特別的話,但對方卻生氣或是惱怒。就像夫妻吵架一樣,會常常為了小小的家務事吵架,但回歸到雙方最希望的狀況,不就是希望可以相親相愛過一輩子嗎?既然如此,那何必為了自己的尊嚴,雙方冷戰或是死不低頭呢?

回想起來,以前我的世界其實很單純,一分為二,不是黑就是白,但出了社會之後,才知道有許多灰色地帶,是必須要保留的,而最近我也發現,人往往面對最親近的人,講出來的話常常口是心非。

這狀況我想大家都遇過,例如你帶著你的爸媽或是長輩去某個地方吃好吃的,然後長輩就會說「這家餐廳這麼貴,怎麼這麼浪費錢,下次在家吃就好了」,但其實他的心理很高興,只是希望你不要花這麼多的錢,但這樣的話聽在晚輩的耳裡,就會覺得「每次帶長輩去吃好吃的還都會被念,那下次就不要帶他們去好了,花錢還要被念心情真差」;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你又聽到長輩在碎碎念說,那個誰誰誰的兒子啊,都帶他去吃高級餐廳,好好喔。這時候晚輩心裡的OS大概就是!@#@#%#$^....這樣吧。

又如夫妻吵架,老婆會常念老公說「你怎麼整天都在玩手機,都不幫忙顧小孩」(其實這句話我也曾經說過XD,改進中),但老公的內心會想「我工作這麼累,想休息一下都不行,家事我也有在幫忙啊」,但其實老婆的內心或許只是希望老公說一句「我知道照顧小孩很辛苦,找時間我顧小孩,你休息一下吧」,然後抱抱老婆拍拍她,這樣就夠了,即使老公只幫忙照顧2-3小時的小孩,讓老婆可以休息,老婆還是會很感動的;反之,老公也是希望老婆可以體諒他工作很累,幫他按摩二下之類的。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發生的小事,不管是家人、朋友、親子,都會不間斷的一直重覆發生類似的事,有時候我們表現出來的態度與語氣,別人卻誤解了,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差異」。

最近突然領會到,只要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同理對方,並用對方可以接受或理解的方式說話,那麼我想做任何事都會無往不利,但這卻也是人生最難的課題,因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克服自己的怒氣或是堅持,是需要不斷練習的。

但如果大家在溝通時,都可以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想,然後找出共識,這樣生活不是很好嗎?

生活中還有更多值得自己去學習,去追求的事,浪費時間在吵架上,用尖銳難聽的言語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何苦呢?

想要過幸福的生活,做事無往不利,就好好學習如何「溝通」吧!

共勉之。

Kemie Lin

擁有多項軟體操作、行銷規劃、專案規劃、專案執行、課程規劃與軟體教學等經驗,對於軟體的整合應用、知識分享及教學亦有一番心得,現任廣瞻互動媒體設計公司專案總監兼任聯成電腦多媒體實務及Android實務開發講師。

2012年升格全職媽媽後,亦不忘兼顧工作與成長,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