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其實從國中就知道了

圖為大學時期做的乳酪派

前幾天跟以前的同事吃飯,正好聊到她小孩選擇志願的事,她說,她的孩子現在剛好面臨選擇科系,但卻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記得之前跟前輩聊天的時候,他說,一個人對什麼有興趣大概從國中就知道了。如果國中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有可能是習慣聽從父母的引導或是父母幫忙決定了太多事,導致自己不喜歡思考。

的確,回想起來自己也是從國小國中開始就對畫畫有興趣,一直畫到大學;而大學的科系也是因為熱愛畫畫,才選了多媒體設計系(不然應該是要去讀資管系才對)。

這陣子在料理的社團也發現,有幾個國中生對料理非常的有熱情,幾乎每天都會分享自己做的料理或是心得,也很主動的詢問其他人的意見,甚至會自己創作食譜跟實驗,這樣的精神也是我很敬佩的。

還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陣子我非常的瘋做點心,一開始會接觸烘焙只是因為自己想吃烤布丁,加上生活費不多,一份甜點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已是非常奢侈的消費,為了想用少少的錢可以點心吃到飽的概念,自己就「寮落去」做點心了(之後證明其實材料費跟工具費花一花,好像也沒有比較省啊,哈哈哈)。

那時候光是為了做好一個烤布丁,也重做了好幾次,學做蛋糕的時候,一開始還想說用手打蛋白,但每次做出來都跟粿一樣,後來才入手一台二手的手提打蛋器(是說那台現在我還在用耶,也蠻耐用的),蛋糕製作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跟實驗,才做出一個成功的戚風蛋糕;再之後呢,一中街開始流行泡芙,滿滿的卡士達醬跟香軟的泡芙皮,也是非常吸引我,然後就開始研究怎麼做泡芙,也買了書研究不少時間,從失敗的泡芙皮(完全沒空洞)到可以成功膨起,後來還研究脆皮跟波蘿皮的做法,還有內餡與鮮奶油的比例,做出讓同學都說超好吃的泡芙,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記得大學的某個寒假每天都投入在點心的世界裡,那時覺得一天沒做點心好像沒過完,我想料理社團中的國中生,應該也是有這種感覺吧!

試想當國中時就已確定興趣,且一直不斷練習與精進,等到大學畢業,不就已經變成一個專業人才了嗎?

最近也開始在思考,台灣的考試體制雖然一直被詬病,但前幾個禮拜正好在fb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道理,內容大致上是說,現在人一直說想要教育脫離制度外,不要一堆的考試,但看醫生會找沒有醫師執照的看嗎?找律師會找沒有律師執照的嗎?答案很明顯,大家都要看證照,嘴裡說著不要考試,但看醫生卻要找有醫生執照的,這不是二難嗎?要是沒有考試制度的存在,醫師怎麼會需要執照呢?

考試制度也只是一個中性的體制而已,雖然台灣的學生考試很多,但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不要為了考試而讀書(雖然我以前也都是為了考試而讀的,因為要拿獎學金沒辦法)。

我想告訴學生的是,如果你已找出自己的興趣,想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那麼其他不是這麼擅長的科目,就低空飛過維持及格就好,為什麼我不講完全不管或放棄,而要說低空飛過?因為出了社會,很多事不是不想做或是不喜歡就可以不做的,既然要做,至少也要做得讓別人覺得ok吧(意思是你想摸魚或是擺爛也不要讓別人看出來),所以要做到一定的程度,才有條件把時間花在自己更想做的事上。

已經找到自己的興趣?恭喜你,你只要維持自己的熱情,不斷的練習與精進,就可以成為達人了!
還沒找到自己的興趣?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努力了解自己,任何時候找到都不算晚。

加油,共勉之。

Kemie Lin

擁有多項軟體操作、行銷規劃、專案規劃、專案執行、課程規劃與軟體教學等經驗,對於軟體的整合應用、知識分享及教學亦有一番心得,現任廣瞻互動媒體設計公司專案總監兼任聯成電腦多媒體實務及Android實務開發講師。

2012年升格全職媽媽後,亦不忘兼顧工作與成長,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